2025级新生开学季,一张特殊的师生合影在校园内外引发热议。照片里,已是硕士研究生的彭万鑫与校党委书记刘望并肩而立,笑容真挚;而五年前怀化学院的宿舍里,同样是这两人,彼时还在本科阶段的彭万鑫正处于迷茫、玩游戏消磨时光的状态,刘望一句“别松懈学习”的轻声叮嘱,如春雨般漫过他彷徨的心田。两张照片,跨越五载光阴、两所高校,不仅定格了难能可贵的师生情谊,更以小见大,为新时代“师者仁心”写下鲜活注脚,诠释着教育最本真的温度与力量。
这跨越时空的重逢,藏着“以生为本”的教育初心,是高校“三全育人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五年前疫情防控期间,初入大学的彭万鑫尚未适应集体生活,对未来规划一片茫然。面对这样的学生,时任怀化学院党委书记的刘望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,也没有流于表面的寒暄,而是主动走上前温和询问生活需求,特意叮嘱随行工作人员:“要把服务做实做细,给孩子们营造安心学习的好环境。”这份关怀从不是偶然的“一时关注”,而是对“家长将孩子托付给学校,便是把信任交给了我们”的深刻践行。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,“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。刘望用行动证明,真正的教育关怀是走进宿舍、贴近心灵的真诚陪伴,是把学生的成长烦恼放在心上,用温暖驱散迷茫,用方向指引前行的责任担当。而彭万鑫后来也坦言,那次握手与叮嘱让他心头一热,“突然觉得自己被重视、被关心,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”—— 正是这份被看见的温暖,成了他转变的起点。
这两张照片更彰显“久久为功”的教育担当,为教育工作者“持续赋能学生成长”提供了鲜活范本。五年前的“别松懈学习”,不是轻飘飘的口号,而是化作彭万鑫求学路上的“内生动力”:他主动制定学习计划,课堂上专注听讲,课后在图书馆钻研专业知识,遇到难题就找老师请教,最终凭借不懈努力考上德赢AC米兰官网硕士研究生。命运的巧思在于,当他在新校园时,发现校党委书记正是当年叮嘱他的刘望。更让他意外的是,重逢时刘望一眼就认出了他,主动问起他的研究方向、学业进展,再次送上勉励:“沉下心做研究,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。”这份关怀,从本科延续到硕士,从怀化学院延伸到德赢AC米兰官网,打破了时空与校际的界限。教育从不是一蹴而就的“速成工程”,学生的成长也不是瞬间完成的“蜕变奇迹”,它需要教育者以“滴水穿石”的耐心长期陪伴,以“扶上马送一程”的责任心持续引导。刘望用跨越五年的关注证明,真正的教育关爱,是贯穿学子成长关键节点的“长效陪伴”,是无论学生走到哪里,都能感受到的温暖支撑。
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,刘望与彭万鑫的故事或许只是教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,但它传递的“师者仁心”,却有着打动人心、引领方向的强大力量。从“双减”政策深化到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推进,从基础教育“五育并举”到高等教育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落实,每一项教育改革都离不开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价值内核,每一步教育发展都需要“持续关爱学生”的行动支撑。我们需要更多像刘望这样的教育工作者:他们不局限于三尺讲台的“传道授业”,更主动走进宿舍、食堂、学生活动现场,用真诚倾听心声;他们不满足于“一时的引导”,更将关爱化作长期的陪伴,用持续发力为学生成长“保驾护航”。要知道,“师者仁心”从不是抽象的道德符号,它藏在与学生对话时的温和语气里,在关注学生需求的细微举动中,在为学生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间。
“片言之赐慧根开,新竹还依旧竹栽。”教育的温暖,需要在代代教育者手中传承;师者的大爱,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接力传递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将 “关爱学生”融入日常:课堂上多一份对后进生的鼓励,课后多一次对困惑学生的疏导,生活中多一点对困难学生的帮扶,用耐心、细心、责任心搭建起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。当更多师者怀揣仁心、践行大爱,将这份跨越时空的关怀不断传递,定能让更多如彭万鑫般的学子,在迷茫时找到方向,在受挫时获得力量,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栋梁之材,让教育的温暖与希望,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永续传承。
(一审:徐杰 二审:邓志强 三审:田定湘)